紡織品抗菌測試方法介紹:影響紡織品定性定量測試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294次 2024.10.15

    抗菌紡織品是否真的具有抗菌性能?多次洗滌后抗菌性能是否會減弱?抗菌襪子等產品在穿用后為什么仍有腳臭、汗臭問題?近年來,抗菌紡織品在全球市場隨之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與此同時,當前市面上也存在抗菌紡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現象。因此抗菌紡織品抗菌性的檢測方法與評價指標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機構擁有CMA和CNAS認證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可出具國家認可的紡織品抗菌測試報告。


    紡織品抗菌測試方法


    1、振蕩法


    準備6個250m三角燒瓶。在其中3個燒瓶中各加入對照樣(0.75±0.05)g,3個燒瓶中各加入抗菌織物試樣(0.75±0.05)g,用液槍往3個對照樣燒瓶和3個抗菌樣燒瓶中各加入5ml接種菌液,手持振蕩1min。到規(guī)定時間后,從每個燒瓶中吸取(1±0.1)mL試液,移入裝有(9±0.1)mI0.03mol/LPBS緩沖液的試管中,充分混勻。用10倍系列稀釋法稀釋,移入滅菌的營養(yǎng)平皿培養(yǎng)計數。


    2、吸收法


    分別用移液器取試驗菌液0.2mL分散接種在每個小瓶內的試樣上,在已接種試驗菌液的3個對照樣燒瓶中,分別加入SCDLP培養(yǎng)基20mL,用手搖晃30s,將細菌洗下。將接種試驗菌液的其余6個小瓶(3個對照3個試樣)在(37±2)℃下培養(yǎng)18~24h。到規(guī)定時間后將其洗脫,用液槍取1m的洗脫液,注入裝有9mL稀釋液的試管內充分振蕩,作10倍系列稀釋。


    影響抗菌測試的因素


    1、接種菌液的活性


    由于菌體生長使培養(yǎng)液產生混濁,在一定波長范圍內,菌懸液中的細胞濃度與混濁度(即光密度,OD)成正比,用比色計或分光光度計測濁度,用光密度(OD)來表示菌液的濃度。


    在接種菌液的培養(yǎng)中,菌種經過純化培養(yǎng)、分離轉接培養(yǎng)后,定時吸取150m的混合均勻的待測菌液于比色皿中,置于分光光度計測定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yǎng)時間與 OD值之間的關系,測試。


    大腸桿菌培養(yǎng)液的光密度OD值隨接種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逐漸上升,培養(yǎng)1h后生長速率加快,細胞形態(tài)變大,細胞內ATP合成加快。在3h附近菌液濃度OD值達到最大,細胞數目以幾何級數增加,其OD與時間呈直線關系,細胞生長進入對數期,菌體大小、形態(tài)、生理特征等比較一致,代謝最旺盛,菌種健壯,是制備接種菌液的最佳時期。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yǎng)液的濃度OD值在開始培養(yǎng)1h之內增加緩慢曲線接近于橫軸,這是由于細菌生長處于停滯期,生長速率接近于0,對周圍生長環(huán)境敏感。在2~3h之間,細菌生長速率明顯加快,代謝最旺盛,形態(tài)比較穩(wěn)定,活性較高。在3h處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速率和細胞數目達到最大,活性最好,所以選擇3h處的接種菌液用于試樣抗菌性能測試能真實客觀地反映抗菌紡織品的抗菌性能。


    2、試樣重量對測試樣抑菌率的影響


    采用振蕩燒瓶法,接種菌第一次用營養(yǎng)肉湯稀釋,然后用磷酸緩沖液稀釋取稀釋接種菌液5mL,裝在有70mL的磷酸緩沖液的燒瓶中,加入0.75、1.5、3.5、7.5g試樣,振蕩速度 150r/min,30℃振蕩18h后,取出試液1mL,用0.03mol/LPBS磷酸緩沖液稀釋澆瓊脂平皿,培養(yǎng)計數。


    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增加試樣重量抑菌率反而降低。這是因為布樣越多,洗脫下來的抗菌劑就越多。而這些洗下的抗菌劑,會進一步抑制洗滌下來的液體中殘留的活菌的生長,使最后的活菌數目減少。試樣用量越多,活菌數就減少得越多,從而抗菌效果也越好,但這種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紡織品的抗菌性能。因此,考慮到試驗誤差因素和節(jié)約試樣的原則,確定0.75g試樣重量比較合適。


    3、試樣原料對抑菌率的影響


    試驗中選用純棉和純滌綸試樣,采用相同的測試條件分別接種新鮮的菌液,由滌綸織物與純棉織物的比較中發(fā)現,對于同種測試菌種相同的接種量,純棉織物的細菌生長值大于滌綸織物上的細菌生長值。主要原因是純棉織物具有優(yōu)良的吸水性,可以吸收更多的菌液,同時棉為天然纖維素纖維,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其大分子結構易被所沾染的微生物分泌的酶水解而釋放出營養(yǎng)物質,生物獲得更多的營養(yǎng)而大量繁殖,促進其生長。可見對于抗菌測試抑菌率的比較中,必須制定同一種對照樣才具有可比性。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qū)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qū)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